找到相关内容38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非心非佛:妄念生死,迷悟一念,应无所住,是修行者的解脱关键

    似祖,祖曰:“梅子熟也。”   法常与马祖的话都很巧妙,反映出两人“心心相印”。马祖用“梅子熟也”来称赞法常,说明了非心非佛仍然只是破除修行者的妄念执著,是方便施设而已。如果大家仍然不解一片苦心,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2959791.html
  • 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并序

    于迦叶,而外人天声闻菩萨也。顾此法,人生之本源,诸佛之所证,超一切理,离一切相,不可以言语智识,有无隐显,推求而得。但心心相印,印印相契,使自证知,光明受用而已。自迦叶至达摩,凡二十八世。达摩传可,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865927.html
  • 浅谈大乘显教佛画供像

    唐代永徽年间,自韩国来华求法的金乔觉,因发大愿与地藏菩萨相同,又在九华山开辟道场,便成为中国的地藏菩萨。  参、禅宗达摩  禅宗立教,始于佛陀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。大弟子迦叶点头回应。以心传心,心心相印之...

    董梦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4570676.html
  • 中国的禅茶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

    资、养生之术,而且成为悟禅之机,显道表法之具。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,茶为水中至清之味,其“本色滋味”,与禅家之淡泊自然、远离执著之“平常心境”相契相符。一啜一饮,甘露润心,一酬一和,心心相印。茶禅文化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3571513.html
  • 用佛号怎么伏住烦恼

    心,把我们内心本来的觉、正、净都念出来了,然后又把这个觉、正、净用在生活当中,这就得到了念佛的受用了,就把这一句佛号念活了。我们的心就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觉、正、净心心相印了。这样,你念佛往生就是活着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4075746.html
  • 云山之农禅

    香所产生的效应,这些若不亲进禅堂是很难体会的,诚所谓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   真正的禅法不可传,可传的就不是禅法;禅法只可印,如印印泥,所谓心心相印。但也不是绝对不可传,也有可传的,就是规矩、...

    闻一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0376962.html
  • 宜春禅宗文化遗址

    代代禅宗高僧在宜春的崇山茂林中“自隐浮图真极乐,已归彼岸更逍遥”。拂去历史的尘土,我们可以从大量的石刻文字上发现禅学史料、禅机与禅理,找到许多成语典故的出处,如“清规戒律”、“心心相印”、“当头棒喝”等...

    李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3886246.html
  • 长乐历代高僧简介

    大师首肯,知师徒心心相印,遂不觉破涕为笑也。   马祖寂后,师往江西洪洲(今奉新县)大雄山(又名百丈山),故称百丈禅师,时丛林初立,未订规章,师参照大小乘戒律,制立清规,名为《禅门规式》,世称“百丈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74387357.html
  • 叩访月下寺

    彼此的吸引,有着一种命运前定的必然,因为在遥远的时空中,忽然知道某一个地方,竟然存在着一处与自己个性相谐、心心相印的所在,无论如何,这大概是佛祖的安排,是一种不可违逆的缘定。而这种默默沉静的缘分,却足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2096108.html
  • 身念住

      若我们的心是在一起,再远再远,都还是在一起。  如果心不在一起,就是同床也是异梦。   如果心在一起,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的心就可以接到我们的心,这就是真正的传承,以心印心,心心相印,印到我们的心肝...,以心印心,心心相印,印到我们的心肝底来。这虽然有一点点的抽象,但是你却有可能在一个剎那间有这样的觉受,你说它是真的,还是假的呢!  有一位同修问到一个问题,若在身体上没有找到触点的话,可不可以用这个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2048808.html